煤库清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山西平定阳胜煤业有一座¢15m,高28m煤炭储存库因常年运行使用,导致库内煤料堆积及煤料结块等原因。现已有二下料口堵塞,已严重影响生产,急需清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多年来对同类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经验特作以下施工方案; 二、施工技术措施 1、根据多年来我公司清理煤库、灰库、水泥库的施工经验,清理该库必须采用人工清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求具有经验丰富,经常从事清库工作的人员来完成本项工程。 2、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前先做好软梯(由¢16元钢组成、施工人员入库清理的上、下)从煤库顶的入孔门内接入照明灯具,施下软梯、委派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从煤库顶的入孔门内、攀爬在软梯上进入库内查看库内积料的分布情况,确认库内积煤量后,按正常清煤规范,安排二人入库清理,库顶留二人跟踪监护.入库人员必须一人两保,在库内清灰人员随时与库顶保持通讯联系。 3、在库顶人孔入口处设立进库操作绳及双保险绳的栓固点,在人孔入口周围设立安全护栏并派专人守护。 4、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把安全防护措施和自身?;すぷ髯龊?,才能进库施工。施工前,需测试施工人员的保险绳(承受大于500公斤的重力)。进库施工人员下到库底,首先做好自身保险工作,将保险带上保险绳的一端固定好,做好双保险后先看清库内积灰分布情况先要把靠近身边的余料高点由上而下的施工程序进行逐步清理。施工人员在库内施工时,从爬梯两侧清理,显”V”型,由小向大,先清浮灰及松动积料,必须将库内所有余料高点按照由上而下的施工程序进行清理,直到将库内所有余料全部清理干净为止。对于库内板块,必须采用电镐或风镐清理,所清结块,根据下料口的情况,需将下料阀拆掉向外排出,在库内施工人员必须一人二保,施工一人监护一人。 5、进库施工时打开吸尘通风设备,利于库内空气流通,在库内作业时,必须关闭相关有异物入库的设备,同时上锁和设置禁示牌和禁通标线,每日工作完工必须打开上锁设备,清理库内一切清料用具及绳索,关闭照明灯具,并与贵单位当班负责人交底相关事宜,方可离开现场。 三、施工安全措施 1、该工程悬挂作业,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有操作人同严格按照高空作业操作规程操作。 2、本工程施工前,由甲方安监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操作培训。施工人员每天上午工作四小时,下午四小时严禁疲劳作业。 3、本工程乙方负责人即安全总负责人,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名,乙方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甲方安监部门领导,监督安全施工,对违反安全施工的人员,有权处理、处罚。 4、工程根据施工现场要求,划设安全施工区域,并设立醒目的安全防护标志。施工区域,严禁非施工人员出入,由地面安全员实施监护防范。施工人员进入放工工区域,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登高作业系好安全带,严禁高空抛物坠物。 5、每天上岗前,对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作好记录。 6、对甲方在施工区域的设备,根据要求搭好防护设施,严禁乱动乱摸甲方的一切设施。 7、工程施工所有的机具、起吊绳索,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操作每一道工序前,对所使用的器具重新认真检查一遍,确认合格无异,方可施工操作。 四、安全应急预案 为防预案或减少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各类事故,对因事故原因需要救援或撤离的人员提供援助并使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减至最小,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急救处理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3、《危险品安全管理定》 3.4《江苏省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定》 4.责任 4.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在事故发生时亲临现场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项目工程师,副经理及全体职工个人分别对应预案的响应负责。 4.2、主管副经理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实施,并对以下工作负责: 4.2.1安国家规定配置应急急救(消防)实施和器材、设施安全标志及报警、通讯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4.2.2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防或控制各类事故隐患。 4.2.3组建一支以他为组长的,经过应急培训演练的应急救援小组,并确保应急小组人员熟知各种危险品及设备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保持与各小组成员之间的通讯联络畅通,一旦事故报告后,能立即通知应急小组前往处理。 4.3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检查工作。安全员的职责: 4.3.1协助主管生产副经理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熟知应急救援知识,紧急情况下的报警、疏散、紧急救护等常识,使其熟知防止事故和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 4.3.2不定期对施工现场的设备或设施进行标识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4.3.3协助材料员对施工器材及危险品的储存及使用的安全管理,确保所有施工器材,能在安全条件下储存进行使用,防止因设备损坏,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事故的发生。 4.3.4保障施工现场及危险品的仓库通道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志。 4.4项经部材料员负责项经部危险品的管理,材料员的职责有: 4.4.1确保危险品储存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据危险品的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 4.4.2定期对危险品储存仓库进行检查,并随时掌握危险品的储存、保管、发放及使用情况。 4.5全体职工个人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及本预案的各项规定,熟知高处作业的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积极配合做好应急处理、救援行动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应急预案与响应 5.1材料员编制一份库存危险品物品清单,该清单应注明危险品的来源、性质、数量、储存要求内容,并将这份清单提供给主管生产副经理、应急救援组。 5.2材料员及安全员不定期地对配备的急救员设备及报警通讯设施进行维修保养及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5.3当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或可能发生下列任何事故时,在场人员应及时响应急救援组组长及生产副经理汇报或场外应急响应单位: 5.3.1人员伤害; 5.3.2火灾; 5.3.3爆炸; 5.4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在场人员的响应、救援、报警程序: 5.4.1人员伤害事故;若发生人员受伤害事故,在场人员应该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5.4.1.1伤者行动未因事故受到限制,且伤害非常轻微,身体无明显不适,能站立并行走,在场人员应将伤员转移,找车护送伤者到医院做检查。 5.4.1.2如果伤者行动受到限制,身体被挤、压、卡、夹住无法脱开,在场人员应立即将伤者从事故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然后根据伤者的伤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4.1.3若伤者伤口出血不止的症状,在场人员应立即用现场配备的急救药品为伤者止血(一般采用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法等),并及时用车将伤者送医院治疗。 5.4.1.4若伤者伤势较重,出现全身有多处骨折、心跳、呼吸停止或可能有内脏受伤等症状时,在场人员应立即根据针对伤者的症状,施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在施行急救的同时派人联系车辆或拨打医院急救电话(120),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5.4.2火灾:若现场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 5.4.2.1若危险品发生火灾,在场人员应立即组织将所有人员撤离出火灾现场。 5.4.2.2人员撤离出,应由一名有经验的在场人员判断火场是否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若无爆炸可能且在场人员有能力灭火或控制险情;在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用配备的干粉灭火器或消防砂等消防器进行灭火,并派人向应急救援组及主管生产副经理报告现场情况;并说明是否需要派人前往协助灭火。 5.4.2.3若现场火势较大,在场人员无法控制住火势或火场可能有发生爆炸危险时,在场人员应立即派人拨打火警电话(119),请专业消防队员前往灭火,并同时将上述情况响应急救援组及主管生产副经理报告。 5.4.3爆炸事故:若库存或现场使用的材料发生爆炸时,在场人员应立即组织采取如下措施: 5.4.3.1查看、寻找现场是否有人员受伤,若有,应急以上几条采取急救措施。 5.4.3.2组织将事故现场内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5.4.3.3在场人员应判断现场是否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若没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及主管生产副经理前往处理事故现场。 5.4.3.4若可能存在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品,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通知消防队和应急救援组前往处理。 5.4.3.5撤离、疏散事故可能及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将事故区域内的危险品、易燃物品及设备等转移至安全区域。 5.4.3.6清理路障,并保持场内外的道路畅通,并在路口为救护车或消防车指示最近的路线;若在夜间应在现场的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 5.4.3.7协助、配合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将伤员送上救护车;为消防队指出最近的消防水源。协助消防队员灭火,阻止事故蔓延扩大(如防止火势窜入临近建筑物等其他部位) 5.4.3.8施工现场,用警戒旗、绳封闭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并竖起“此处危险、禁止入内”的警告标志,夜间应使用声光报警设备发出信号,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此区域。 5.4.3.9根据需要为在此进行救治、处理事故等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橡胶手套、裤子、长靴、防毒面罩、呼吸器等)或工具。 5.5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救援组对事故区域进行必要的整理,消除事故遍留的材料对人员或环境造成的伤害可能性。 5.6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经理按《事故调查程序》规定,组织或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对调查及处理情况作书面记录备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业主提交事故记录或报告的复印件。 五.施工组织 1、安全网络图 注:(施工人员的年龄控制在50周岁,登高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2、定期向业主主管负责人汇报施工情况及进度。 3、接受业主组织的质量和安全检查。
|